宋朝之所以能建立,其实是因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纷争在大唐灭亡后逐渐产生。然而,在赵匡胤开始统治后,并未彻底消灭残余的五代十国,特别是仍存在的北汉。北汉政权由契丹民族控制,而且得到了辽国的支持。赵匡胤经过三次出征北汉,但却屡战屡败,未能如愿以偿。
因此,赵光义在登基后,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声誉,并力图证明自己不逊于其兄长,成就战神之名,以收复五代十国而向北汉发起攻击。幸运的是,北汉内部早已出现了动乱,因此赵光义最终成功地收回了五代十国之地,完成了其兄未竟的事业。
尽管收复了五代十国,宋朝依然未能实现彻底的统一。这是因为之前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个人利益,将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的大辽。因此,要想确保国家的统一,赵光义必须将燕云十六州重新夺回。
随着收复北汉而获得的成功,赵光义倍感振奋,决心继续北伐,势必夺回燕云十六州。然而,刚刚经历了一场胜利的大军尚未恢复活力,就被卷入新的战斗之中。在最初几场交锋中,由于大辽尚未察觉,赵光义的军队取得了一些小胜,但当契丹的援兵及时赶到后,情况急转直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赵光义与其三十万大军面对仅三万的契丹士兵。四面八方的火光闪烁,映照得他心中充满了恐慌。赵光义心中许多的担忧涌现,生怕输了这场战斗,自己辛苦取得的皇位尚未温热,便可能面临失去。
于是,赵光义忍不住恐惧,决定率领三十万大军进行撤退。在这个关键时刻,乃至传统的战场规则也被抛在了脑后,皇帝为了隐蔽自己的身份,迅速找来一辆驴车,随后驾驭着驴车飞速逃离。由于这场战斗发生在高粱河附近,因此他也因此获得了“高粱河车神”这一称号。
虽然赵光义在军事指挥上并不出色,但他的驴车驾驶技术可圈可点,成功运用这一技能逃出生天。却也因这次失败,赵光义不得不面对自己失去的面子。为了挽回尊严,他决定再次北伐,但最终的结果仍是失败。
这一次的失利,使得大宋的军事实力遭受了重创,之后更是深受契丹的打压。可以说,赵匡胤与赵光义两兄弟的背景使得他们本身就是凭借武力夺权,因此对后来的武将过度抑制,生怕有人权势压过自己。所以宋朝的政治口号一直强调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努力限制武将的发展。
最终,宋朝的覆灭有效地源于内部的自我削弱与无休止的争斗。诚然,“真理掌握在大炮的射程内”,若是武力不济,给予你一个皇帝,恐怕他也无法稳坐江山,这便是赵光义的无奈与无知,而这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赵光义,成了愚昧而不自知的悲剧人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