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腾讯视频,观看更高清 >
不同种类的吉他拾音器如何完美安装
(以下为视频内容文字版)
准备工具
在安装之前需要准备的工具:手电钻,3.0MM小钻头,12MM塔钻,尺,螺丝刀,砂纸,胶带,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拾音器来选择不同的工具。
不同拾音方式的安装注意事项:
麦克风,它的分类大体上说有全指向,心形指向,超心形指向。全指向是四面八方的声音都能拾取。心形指向是有指向性的,拾取前面的信号。超心形指向也就是拾取前面更窄的信号。一般来说都会选择心型和超心型作为乐器拾音器,去避免拾取现场的杂音和减少啸叫的产生,这类拾音器的安装需要耐心去调整麦克风的方向指向和麦克风的位置。
压感,压感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软棒,一类是硬棒。很多人安装这类拾音器都把这两类归纳成一种安装方式,其实他们是不同的。硬棒的这一类,它输出是90度角的结构,在末端的封装不会影响琴桥对拾音棒的压力,所以在吉他上钻的导线过孔只需要打一个垂直的孔就可以了。软棒压这一类有发现大多数人都采用硬棒方式进行了错误的安装,其实软棒压条的正确安装方式应该要斜45度角往琴码的6弦和1弦处打孔,通常在1弦处安装拾音棒的封装端,也就是琴桥槽二端都要按斜45度打孔,因为拾音棒是软的,当穿过垂直的孔时会弯成一个圆角的那个部位会有应力造成这个位置的弦音量偏大的情况,另一端安放拾音棒的孔时会使那一部位拾取的音量偏小,因为软的拾音棒尾端的封装都是比较硬和比较薄,封装的地方会顶住琴桥造成压力不够。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检查琴桥凹槽接触拾音棒的那一面是平整的,琴桥能轻松放到凹槽里不会左右晃动,琴桥一半在凹槽里,一半在上面是最为理想的。
贴片,官方一般会提供安装位置参考,但市面上的琴各有不同,每把琴都有它们的最佳位置,安装贴片拾音器的难点在于找到最佳位置。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找位置的方法,如果说贴片主要是想用来拾取琴弦的声音,它们大多是贴在琴桥加强板上面,如果灵敏度不够的就要选择贴在面板上了。不建议选择灵敏度太高的位置,因为贴在震动比较大的地方虽然获得了音量,但拾取到的声音比较空洞不扎实,也比较容易啸叫。当您主要用来拾取打板的话,那更应该选择灵敏度没这么高的位置,那样您可以把它贴在琴最稳定的位置,就大大减少啸叫的产生,安装位置一般以琴桥为中心线,往音孔方向会偏中高频,往琴底部方向偏低频,但太过的话音色会糊和空洞,这些位置可以扩大到面板和侧板之间,需要大家去测试找到最佳的位置。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贴在拍打的位置,那个位置拾到的信号是直接爆掉的。另外要注意的是市面上有不同形状的贴片,除了圆的没方向性,别的都有方向性,因为圆形的你转哪个方向都是只有直径,别的形状就要看它最长和最短的边就可以掌握他的特性,当长的边平行面板上木纹时音色是最饱满的,短的刚好相反,而斜着就是两者之间。
音孔,也就是磁感,最大的优点容易安装,直接卡到吉他的音孔上就行。想获得更好的音色是可以微调的,比如装在偏指板那边会获得饱满和柔美一些的音色,偏向琴桥这边会获得偏硬偏尖锐一些的音色,有些可以调整磁柱的高低,以获得不一样的音色,当调到离弦比较近时会获得音量大和偏硬的音色,离弦较远会获得音量小和柔和的音色。
操作安全事项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电钻,操作不当难免会出现乐器受损,或着人员受伤的情况,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本视频的细节,在操作过程中揣摩清楚,一步一步慢慢来,这样操作就很轻松了
好啦,这期的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遇到问题大家也可以添加这个Moce168微信,更多视频内容大家可以关注吉他情报局;
等一下···
拾 音 器 居 然
可 以
充 电
.
莫测老师团队最新推出的沐铃C1
你不了解一下?
C1拾音器除了拥有莫测老师丰富的拾音器开发经验,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不同拾音棒。这次在此传统拾音器的基础上新增了内置充电电池(这样就不会有电池块掉下来啦,而且续航超强!)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他们的小可爱-田姑娘
(WX:CCLOOO)
下期预告(每周三更新)
第四期:拾音器符号功能与接口线材说明
第五期:效果器与前段以及周边的关系
第六期:演出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第五期包含:宋依凡、叶锐文、孙培博、曹思义等演奏大咖分享他们的设备以及调音心得)